品味閱讀交流會|《鬆弛感:把能量從敏感焦慮中釋放出來》——從自戀到鬆弛:學會讓能量回到愛與平靜
講者:Emily 吳黛菁 | 日期:2025 年 10 月 10 日
🎥 導讀影片
📖 導讀摘要
《鬆弛感》談的不是懶散,而是一種靈魂成熟的力量。 哲學思考教練 Emily 吳黛菁 指出:焦慮與自戀其實是同一股被誤用的能量——當人渴望被看見、被肯定,卻又無法承受失衡時,就會陷入緊繃。
《鬆弛感:把能量從敏感焦慮中釋放出來》導讀摘要:從自戀到鬆弛,讓能量回到愛與平靜
文/Emily 吳黛菁・AI 合作師 × 哲學思考教練
「鬆弛感,不是逃避,而是靈魂成熟的力量。」—— Emily 吳黛菁
一、焦慮的反面,不是冷漠,而是鬆弛
我們總以為鬆弛代表懶散,但真正的鬆弛是一種覺察的清醒。 當你不再用焦慮維繫存在感,也不再以他人眼光衡量自我, 靈魂才會開始真正地呼吸。 這本書讓我們理解——焦慮並非錯誤,而是能量需要重新分配的信號。
二、哲學視角:自戀是一種能量誤用
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,自戀並不是愛自己太多,而是「不會真正地愛」。 自戀與焦慮交纏,使我們陷入「被看見」的執著, 於是越努力越緊繃。 鬆弛感的修煉,是讓能量從自我回到關係, 從被理解的渴望轉化為理解的能力。
三、五個鬆弛練習:讓焦慮回家
- 🌿 承認自己的自戀:覺察不是自責,而是轉化的起點。
- 💬 練習傾聽:當我們真正聽見他人,也會聽見自己。
- 🎨 投入喜歡的事:興趣讓能量回歸創造,而非焦慮。
- 🏞️ 親近自然:自然教我們不比較,教我們放鬆。
- 🤝 允許脆弱:柔軟,是更高階的力量。
四、結語:鬆弛,是一種信任生命的勇氣
當我們停止用緊繃證明價值,停止用焦慮維繫存在, 生命會重新流動。 鬆弛感,代表你願意相信:即使不完美,也值得被愛。 這正是靈魂最深的自由。
如果這篇讓你開始想重新定義「焦慮」與「平靜」, 那你會更喜歡完整版導讀文裡的哲學解析與行動提案。
👉 前往閱讀完整版導讀文 →💬 常見問答
- Q:鬆弛感是什麼?
A:鬆弛感不是逃避,而是一種內在穩定的力量,代表你能與不確定共處。 - Q:為什麼焦慮與自戀有關?
A:焦慮往往源於被看見的渴望。當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眼光上,我們就會失去鬆弛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