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味閱讀交流會|《阿德勒的戀愛秘笈》導讀摘要:從尊重與同理,學會真正的愛
講者:Emily 吳黛菁・AI 合作師 × 哲學思考教練 | 日期:2025 年 10 月 10 日
「愛不是被動的等待,而是主動的理解與合作。」—— Emily 吳黛菁
🎥 實況影片
📖 導讀摘要
「愛情不是一場感情的對決,而是一種學習『如何與他人並肩生活』的練習。」—— 岩井俊憲,《阿德勒的戀愛秘笈》
在愛裡,我們最常誤解的不是對方,而是「愛的本質」。
這本書提醒我們:真正成熟的愛,不在擁有對方,而在理解與合作。
讓阿德勒的心理學智慧,帶你重新學會「如何去愛」。
一、當「親密」變成現代人的恐懼
在速食愛情與即時回覆的時代,許多人渴望親密卻又害怕受傷。《阿德勒的戀愛秘笈》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,重新定義「愛」這件事。它不是教技巧,而是教人如何成為「能愛的人」。
二、阿德勒心理學裡的愛:從「我想被愛」到「我能去愛」
阿德勒指出,愛情裡的焦慮與比較都源於自卑與恐懼。書中提出五個關鍵:尊重、同理、神秘、合作與溝通。當我們學會看見差異、理解對方、共同成長,愛才會成熟。
三、從差異開始理解——男女思考的不同
男性重結果、女性重過程;男性重邏輯、女性重情感。差異不是距離,而是互補。當我們停止要求對方「像自己一樣思考」,關係就開始修復。
四、案例:拓人與真理——目標導向 vs 感受導向
拓人規劃旅程、真理追隨直覺,爭執不在對錯,而在節奏。理解後,他們學會彈性與尊重。正如阿德勒說:「當你站在對方立場思考,愛才真正開始。」
五、阿德勒式的戀愛練習:讓關係更美好的五個秘訣
- 重複法:重述對方話語,確認理解。
- 情感反映法:回應語言背後的情緒。
- 情書法:用文字整理感受。
- 感謝法:每日一句感謝。
- 合作法:從「你我」變「我們」。
六、愛的真正功課:在理解中重建信任
書中以一封情書作結:真正的愛不是浪漫,而是修復的勇氣。阿德勒教我們在理解中重生,成為有能力去愛的人。
💬 常見問答|FAQ
- Q1:阿德勒的戀愛觀與一般心理學有什麼不同?
- 阿德勒認為「愛」是一種合作關係,而非佔有或依附。他主張戀愛並非情緒滿足的出口,而是共同成長的任務。當兩人學會以平等與尊重為基礎互動時,愛才真正成熟。
- Q2:這本書適合哪些人在讀?
- 如果你常在關係中陷入「太在意對方、不知道自己要什麼」的困境,或想理解為何愛容易變成壓力,《阿德勒的戀愛秘笈》非常適合你。它幫助我們辨認內在的自卑感,重建自我價值。
- Q3:我可以怎麼在生活中練習阿德勒的戀愛哲學?
- 從「合作取代控制」開始。練習聆聽對方的立場,同時不犧牲自己的界線。當你把「誰對誰錯」改為「我們怎麼一起前進」,你就已經在實踐阿德勒的愛之智慧。
- Q4:這本書與《被討厭的勇氣》有什麼關聯?
- 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以對話方式呈現阿德勒心理學的基礎概念,《阿德勒的戀愛秘笈》則聚焦於關係實踐。兩者可搭配閱讀,前者提供哲學根基,後者提供日常應用。
如果這篇讓你開始重新定義「愛」與「親密」, 你會更喜歡完整版導讀文裡的深度解析與實踐提案。
👉 前往閱讀完整版導讀文 →📺 想看更多完整對談與現場分享?
→ 回到影音主頁
延伸閱讀推薦|Recommended Reads
📚 想加入下一場品味閱讀交流會?
立即報名|一起練習從閱讀回到生活